TOP

【世界读书日】活着

编辑 :陈帆来源 :宣传组发布时间 :2015年04月22日

      那个说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坚定而有力量话语的男人,最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就是海明威。自杀这种方式反映不出一个人勇敢或是懦弱,但却可以在某个程度上表现出他对待生命的一种态度——他不愿意将就的活着。海明威对“生命”的态度,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在他的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中,海明威就创作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印第安人营地》是一篇短小却很精致,构思很巧妙的作品。这部作品它有关新生命的到来,也有关痛苦的离世;有关骄傲,也有关挫败;有关面对,也有关逃避。故事说的是:一名叫尼克的男孩跟随当医生的父亲去印第安人营地为一个难产的印第安妇女接生,医生在没有为妇女麻醉的情况下用一把大折刀做完剖腹产手术后,发现躺在上铺的产妇丈夫已用剃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回家的路上, 目睹了一切的尼克向父亲提出了一些关于“死”的问题。作品其中所体现的不同遭遇、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人对于“死”的思考,很值得读者去解读。

      一、印第安男人的自杀

      当手术完成后,人们揭开蒙着印第安男人脑袋的毯子,可是看到的景象却是,他已经自杀了。“只见那印第安人脸朝墙躺着。他把自己的喉管割断了,刀口子拉得好长,鲜血直冒,流成一大滩,他的尸体使床铺往下陷。”

      一个新生命来到了世界上,却又有另一个不堪重负的灵魂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逃离出自己的肉体,这是一种讽刺,也让人心情沉痛。我觉得印第安男人是小说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了。他就这样离开了,如此突然又悄然无声。带着许多难以释怀的情绪,在他还不能确定自己的妻子是否能熬过这次难产,不知道他的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这个消息时,他就选择了一个极端的方式离开。

      他为什么选择自杀?其实小说给了一点暗示。当尼克问爸爸能不能让妇女吃点生命止痛药时,爸爸却说“我没有带麻药。”“让她去叫吧,我现在什么都听不见。”当父亲说完这句话时,在上铺的印第安男人就翻了个身,将身子面向墙壁。此后, 作者对印第安男人的描写便出现了暂时的空白, 而医生的言行举止却占据了整个空间, 从而为诠解印第安男人的自杀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也许就是这个时候,他了结了自己的生命。他内心一定充满了痛苦、绝望种种的负面的情绪,但尼克父亲的这句不冷不热、漫不经心的话也许就是他精神崩溃的催化剂,医生对自己妻子痛苦的不以为然,熟视无睹已经深深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印第安男人已经感觉自己已经无法承受这些痛苦——对自己妻子的煎熬无能为力的痛苦;感觉自己的尊严被严重践踏的痛苦。也许就是这些沉重的��性的痛苦,让印第安男人不堪重负,最终宁愿自我毁灭。

    在印第安男人看来,放弃生命是他的一个逃避也是解脱的方式。但是在他逃避了那些痛苦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个男人该有的担当。一一个丈夫、一个爸爸的生命不该如此不堪一击吧?印第安男人还是选择了用死去平复自己尊严被践踏的痛苦。

      二、尼克的儿童视角对生与死的困惑

      尼克在目睹了印第安男人割喉自杀的场景后,发出了一些关于生命的思考,他对爸爸的提问非常的耐人寻味。“女人生孩了都得受这么大罪吗?” “自杀的男人有很多吗,爸爸?” “死,难不难?爸爸?”

      一个初涉人世的懵懂男孩在不适宜的时间(漆黑的夜晚)到不适宜的地点(陌生的印第安人营地)看到了不适宜看到的一切(折刀剖腹的惊险画面、剃刀割脖的惊骇镜头) , 开始了他对人生中最神秘、最恐怖、最难以接受的问题——死亡的最初探寻。海明威通过尼克这个儿童的视角来观察死亡,使得在这个故事中“死亡”好像带着些神秘色彩和气氛。因为尼克只是一个初涉人世的懵懂男孩,他还没经历过沉重的生死场面,所以今天经历的一切,在小尼克眼中是有些神秘、也让他很难接受的。尼克一下子向父亲问了那么多的问题,而且突然的一句“乔治大叔上哪儿去呀? ”,这个跳跃性的问题显出了他当时的思绪是很混乱的。可见印第安男人的惨死,还是让年幼的尼克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产生了对生命的迷惘与困惑。

      也许让一个年幼的孩子去直接面对死亡还是太残酷了,哪怕他意识不到“死”的悲哀,“死亡”的沉痛,但人的本能中都有对死的恐惧和抗拒吧。尼克只是一个纯真无知的小孩,他对死亡的态度一定不同于他的爸爸和印第安男人。“自杀的男人有很多吗?”“死,难不难?”这些根本就不是尼克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思考的问题,我想爸爸再这么向他解释无论给他什么答案,他都是没有办法理解领悟的,更何况爸爸给他的都是很模糊的答案,一个孩子更不可能理解了。在他刚才经历的来看,可能他理解的死就是一种可怕的结束生命的方式、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离开。小说的结尾很有意思,“他蛮有把握地相信他永远不会死”。在小尼克看来,生比死幸运,生比死精彩,他还领悟不了什么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可谁会永远不死呢?只有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有这样甜美的把握。但最残忍的就是,小尼克迟早会成熟长大,他迟早要意识到没有谁能永远不死。

      三、作品所反映出海明威对生命的态度

      在《印第安人营地》中海明威也流露出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联系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再来看这篇小说,在小说中,海明威既通过了印第安妇女的难产来表现生的痛苦,也通过印第安男人的自杀来表现死的无情。通过这样的好像一个生命轮回的情节安排,我们发现印第安男人的死才是小说的高潮,死的悲凉才是海明威想带给读者的。海明威在这篇小说中对死进行这样冷静客观的描述,这说明海明威对死亡有常深刻的思考,通过不同人物对“死”的态度,也表现了海明威对死亡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在他看来自杀也不过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死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们不用去逃避,因为迟早要面对。但谁能想到在现实中,海明威最后也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也许海明威曾经像小尼克一样对生命充满了信心,但他最终也变老了,不仅是生出了几条皱纹,长了白发,是他已经失去了自己曾经有过的轮廓。他不再文思泉涌。不再下笔有神,他只能感叹“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也许老年的海明威觉得自己已经落到跟印第安男人一样无奈的境地了,最后他举起来猎枪,以自己灵魂的高贵傲视了自己的生命。

      也许作家都比较敏感吧,他们对生命中负面的敏感超过了正面,对一个生命的逝去比一个生命的到来更敏感些。在海明威看来不能以自己的期待去掌握自己的生命比死更可怕,所以最后他选择了自我毁灭。

    四、结语

      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就像井水的干涸,光线的衰弱一样,谁能永远不老呢?比起海明威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更愿意选择“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自我毁灭”,如果我是印第安男人我一定会选择活着,如果我是海明威,我一定选择活着。我们都该对自己宽容些,生命的宽广应该让我们去坦然接受它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要选择活着,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