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杂记(2)
西行杂记(2)
8月15日下午一点半到达西宁、在曹家堡机场走下飞机时,感觉那个机场很小,山坡就在停机坪旁边,就在我们面前。坡上矮树成行,那单薄的绿意与苍莽的黄土相互印衬,别有一种简洁实在的美。阳光很耀眼,却感觉不到它的温度,那阳光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酷——冷峻的热烈。
城市大概如此:摩天大楼、立交桥、商业中心、小吃街、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些有当地人文色彩的去处。西宁也是这样,但也有几点印象与别处不同。
人们着装各色各样,有季节的差别也有民族的差别,有的人穿着夏装,短衣短裤短裙;有的人穿着春秋装,西装领带或夹克;有的人穿着藏族服饰;有的人裹着头巾或者戴着小白帽。除了藏族衣服之外,其他人着装的款式和色彩相对比较朴素,最鲜艳的要算和尚穿的红色的僧袍。女子要么白净、要么脸上有一抹高原红,她们身材修长而窈窕,很多女子都有一双扑闪闪的实诚而又无辜的大眼睛。而男子普遍面色黑黝,时尚的单眼皮——上眼皮平直而下眼皮呈现恰当的弧线,身板高大而敦实。
在口福街、水井巷、莫家街等处,都有当地特色小吃的集中地。荤的主要是牦牛肉和羊肉,素的主要是凉皮、面条、面饼。牛羊肉有多种不同的吃法:烤肉串、手撕、炖汤、白切、红烧等等,不同的部位也有不同的吃法,那肉真叫香。肉按照斤两计价,绝对足量甚至还要多。可是,比较难吃到青菜,肉汤或面汤里面放大量的葱和香菜就算是青菜了。要是点一盘青菜,量也少得很。难道当地不吃青菜?为此,我们还特意去莫家街农贸市场看看,那里有丰富的青菜卖,卖菜的摊位井然有序,摊主都把自己卖的菜摆放得漂漂亮亮,象美术图案,显现出青菜的金贵。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看到当地的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在饭馆大盘吃肉、大碗吃面或者凉皮(几乎没有见到人喝白酒,在华德美食城明示禁止饮酒),却满大街看不到一个虚胖的人,连实胖的人也难得一见。坐在出租车上,我问司机:你们家常吃牛肉、羊肉吗?答:天天吃。你们家做的牛肉羊肉有外面餐馆做的好吃吗?答:一样哦。我无比羡慕地又问:你们天天吃那么好吃的肉,怎么没有吃成胖子?这个问题显然出乎司机的意料,他没有回答我。
我们住西宁坤誉酒店,床上铺上了厚厚的棉被,晚上习惯性地关好门窗后,到处找空调遥控器。实在找不到就找服务员,她说:天凉快了,不用开空调了,把窗户打开就能盖棉被了。她说的一点也不错,开着窗户睡确实可以盖上棉被。在西宁的街上留心看去,绝大多数住房没有安装空调。的士司机说:西宁夏天平均气温是19度,不用装空调。
在西宁打的很便宜,起步价6元,计价表是1毛钱1毛钱地跳,坐了很远的路程不过10到12元钱。司机沿途会捎带顺路的客人,打的的时候会被拚车。因为便宜,打车是人们出行的首选,的士的生意很好,有时很难打上车。这时候,就会有一些私家车停下来,表示愿意载客,他们要价比出租车贵,一般是15到20元不等。虽然明知这是“黑车”,但它确实弥���了的士市场的供不应求。
我们也乘过一次27路公交大巴车,车厢的前半部分装饰得很温馨:挡风玻璃下面摆着两个绒布狗和一个布娃娃,换档操作杆、车上纵横的柱子也被鲜艳的绒布包裹着,挡风玻璃的额上和车窗上挂着粉色的纱帘。看上去不象是车厢,好象是一个妙龄少女的闺房。我看到司机扎的马尾巴辫子,看到那握着换档操作杆的小手,想她一定是一个爱美而漂亮的小姑娘。下车后,特意绕到车前看了一眼,是一个面无表情的少妇。于是,我留心看其它的公交车,无论司机是男是女,车内的装饰都是如此这般。看来这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统一部署。街道上交通秩序井然,人车各行其道,四天时间只有在大清早时,在街上看到过三辆电动自行车。
西宁的印象大致如此,这是一个让人很放松的城市,悠闲而又实在。它不用表面的热情去感动人,让人身在其中感到自适;不用外在的时尚去诱惑人,让人徜徉其间感到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