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依然梦醉在红楼

编辑 :王兆华来源 :宣传组发布时间 :2013年05月03日

      一本好的书对于它的痴迷者来说,就像是一坛醇香甘甜的美酒,人已经是被醉入其中而人却不自觉,依然如醉如梦地沉迷其间,《红楼梦》之于我就是如此。《百年孤独》也是我最喜爱的一部外国文学名著,但它与《红楼梦》相比,喜好程度尚不及《红楼梦》的十分之一,现在不妨让我模仿《百年孤独》中开头中的几句:多年之后,面对密密麻麻的堆满书的书架,年迈的我将会回想起那些有着《红楼梦》相伴的遥远的下午,那些下午充满着松弛,满意,富足的气息,以及令人如醉如痴的春天般的暖意,不由得使人发出一声声若有若无的叹息。

      好了好了,不要耍嘴皮子了,还是言归正传吧。由于本人喜好《红楼》已经是众人周知,学生们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本人的此好被所教到班级同学知晓后,导致的结果是:每次正课讲完后如果还有几分钟时间,学生们就高喊:老师,快给我们讲讲《红楼梦》!我在开心之余便不由自主给他们普及了一些《红楼》常识,但深析是不可能,毕竟时间太短。所以我最后只能建议他们一定得抽空读读《红楼梦》,这样交流起来才能有共鸣。

      不久,他们中的某些便在课间和我交流起《红楼梦》来,有些还颇有见地。我很高兴,但同时又觉得有一些许难堪和不安:我只是一位历史老师,怎么与学生交流起文学作品来?这不是“不务正业”吗?不过好在这一丝不安只是一闪而过,谁又规定历史老师不能谈文学作品?我们历史必修三课本是有《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学》这一内容的,里面当然介绍到《红楼梦》,不过更多是从其产生历史背景和艺术成就角度去分析而已。

 

      有位同学果然如此问过我:“《红楼梦》是部古典文学名著,它跟历史有没有关系?”言外之意大概是你历史老师跟我们大讲文学作品,这是否有点不着调?我笑着说有关系,而且关系可大了去了。这解释起来也特容易:曹雪芹为什么开篇就设计两个人物,一个叫“甄士隐”,一个叫“贾雨村”,并且口口声声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其实就是避“康雍乾”时期的“文字狱”,所以将真事隐去,假语存下来。这怎么跟历史没关系?

      就此,我的思想一旦没了顾虑,便乐此不疲地与同学们交流和畅谈,同学们的许多问题我也乐于作答,相谈俱欢。不过有一位同学看似简单的问题还是引起我极大的深思,这个问题是:《红楼梦》为什么那么吸引您呢?它不就是一部古典爱情小说吗?问题够犀利,我记得当时懵了一下,没有当场回答他,只是笑着对他说:“这问题可复杂了,一时半会儿真没法作答。”

      后来,这一问题便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红楼梦》只是一部爱情小说吗?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不是。在我看来,它更是一部社会小说,甚至是一部人生哲学!那些把《红楼梦》看做是爱情小说的,明显是中了传统戏曲和高鹗续书的毒了。在传统戏曲《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被当做主线来描述,其他的与之无关的通通砍掉。而传统戏曲又明显受高鹗“狗尾续貂”之作的影响,硬生生将一部充满着曹雪芹十年心血的伟大之作往平庸与俗套上引。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我可不中这个毒,所以本人看《红楼梦》只看前八十回,后面高鹗的四十回,我是不屑一顾的。就像台湾的文化学者蒋勋,他在细说《红楼梦》时,当说完第八十回就马上停止了,生怕与高鹗有任何瓜葛。所以我也干脆将《红楼梦》当一件残缺的艺术品来欣赏。做得这么决绝可是很需要勇气的,但我不后悔。因为我这么做理由很充分:高鹗完全不懂曹雪芹为何写《红楼梦》,他只是想如何将曹雪芹未写完的故事补完,结果由于缺乏与曹公一致的写作初衷,加上自身贵族生活经历的缺乏,最终错漏百出,有些地方背离曹雪芹的原笔原意不说,甚至很多地方都难以自圆其说。现在很多人买东西都想买到原装原货,山寨版的假冒伪劣都会嗤之以鼻,酒更不用说,难道你愿意喝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而喝死掉吗?所以就像我开头说的,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坛甘甜醇香的美酒的话,那只能是它的前八十回。而我梦醉其中的就是它。而高鹗的续书明显就是一尊冒牌酒。

      为什么梦醉?因为它使我了解了那时的社会风貌,了解了那时的衣食住行,了解了那时的风尚习俗,了解了那时的官场世态,了解了那时的人情世故,了解了那时的所谓“康乾盛世”下的黑暗现实。它让我好像是梦回了一次清朝,让我领略了一番眼下无法领略的幻梦人生。所以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就好像是在看张择端的不朽名画《清明上河图》,你或许在不知不觉就像是走入画中,与宋朝东京汴河边的贩夫走卒一起过往于熙熙攘攘的繁华街道。这意境,这感受,简直是妙不可言。

      所以如果有人将《红楼梦》说是纯粹的爱情小说,我是连跟此人打上一架的心思都有。很简单,假如《红楼梦》是部爱情小说,那我何必喜欢它而被它迷得七荤八素呢?古典的爱情小说浩如烟海,一部不是一部?我想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一个经典桥段:有一次袭人对史湘云说,宝姑娘有次对宝玉说起仕途经济的话,宝玉拿起脚就走,全不顾宝姑娘的感受,袭人接着说:“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的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宝玉听了忿忿地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要是她也说过这样的话,那我早就和她生分了。”我不妨套用贾宝玉的这句话:曹雪芹的《红楼梦》只是一般的爱情小说吗?要是它只是一部爱情小说的话,那我早就和它生分了。呵呵,见笑见笑。

      假如你还想问到底《红楼梦》的什么地方让人如此着迷而甘愿梦醉其中?这可是会引起我一大车子话的。好吧,我举几个小细节给你看看,因为“细节往往可以决定一切”,也许你看后不仅会与我有同感,说不定对曹雪芹会从佩服有加升格到顶礼膜拜的程度呢。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到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在大观园设宴招待,贾母笑着命凤姐夹些茄鲞喂刘姥姥,刘姥姥尝了一口后不相信是茄子,她笑着说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可是这道茄鲞果真是茄子做的,等王熙凤一解释,不仅把刘姥姥吓一跳,我等读者也惊吓不少。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得鸡爪子,一拌就是了。”我的天啊!可见真正富贵人不是天天大鱼大肉的。同样的描写在第三十五回也出现过,贾宝玉挨打后想吃莲叶羹,而莲叶羹的做法真可以把人累死,连见过世面的薛姨妈都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其实说起来就是一碗各色花样的面汤而已。而在高鹗的续作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细节。由此推断,曹雪芹家族是真享受过荣华富贵,而高鹗明显在这样的描写上露了馅。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贾母带刘姥姥到黛玉住的潇湘馆,看到窗上纱颜色旧了,引出了一大堆有关“软烟罗”的解释,说得众人一愣一愣的。可见曹雪芹祖上真真是当过江宁织造的,见多识广。还有书中描写的“雀金裘”,“凫靥裘”,不是富贵人家出身的估计连说都不敢说。

      还是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妙玉竟然拿出两个很难读出音来的古董倒茶给黛玉宝钗喝,给宝玉装茶的是前番她自己吃茶用的那只绿玉斗。此处与高鹗续书一对照,高鹗简直像个乡巴佬。第一百零五回,高鹗写到查抄贾府,他居然写到查抄了好多金的,银的,玉的,还列了一个清单,但那个清单只能让人发笑,一看就知道是硬编的,人家曹雪芹写值钱物件往往都有具体的名字。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至于我迷醉《红楼梦》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那就是可以从曹雪芹笔下得到不少的启示。有一例:香菱想学写诗,于是拜林黛玉为师。看来她拜小林老师是对的,因为林黛玉要求香菱多读,先读熟王维,再读杜甫,在读李白,有了这底子,当然就会写诗了。可见俗话说得好:写作是阅读下的蛋,没有读就不会有真正的写,写作的根本是读书。你说读书重不重要?

      好了,曹雪芹的《红楼梦》说起来就是个宝矿,任你怎么挖也挖不完,所以我将会继续梦醉其中,直至永远……(下删肉麻语计有三十六句)

      呵呵!(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