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手记(4):令人惊异的美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这个感觉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尚难寻觅。
但是,黄昏,无论在什么地方的黄昏,总是好的,总有一种令人惊异的美!
傍晚的时候,无论是与朋友或家人泡上一杯茶,静坐于阳台之上,还是像我现在这样,点上一支烟,播放一首引人遐思的乐曲,面对天边的晚霞,我们都可以享受到这令人惊异的美。
一地的秋景,也许永远呈现出的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美,然而如果我们留意每天黄昏时天边的晚霞,却没有一天是相同的,甚至转瞬即逝,待再抬头时又呈现出另一片景象,在心头又能涌出别样的滋味。这正是它的令人惊异之处。
黄昏的美是不断变化的美,正如我们的每一天的生活,尽管计划详尽安排周密,但我们并不能确知,当我们出门时都会面对什么人,遇上什么事。于是我们对每一天就有了一种期待和渴望,正如我们期待今天的黄昏——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美呢?
也许世间所有美的事物,其魅力正在于此——月亮若无盈亏,我们是不会抬头仰望的;晚霞若无变化,我们也会兴趣索然。美,其实就是一种满怀期待又出乎意料的惊喜,若安于现状,缺少了变化,它的魅力也会逐渐消退,如晚霞消失之后的黑夜,漫长而凝固。
“魅力”之“魅”,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动作性。
然而黄昏的美又是“静止”的——无论天边的晚霞如何变化万千,辉煌之后又总归于静穆。夕阳渐渐散去它所有的激情,晚霞的色调由绚烂而柔和,由柔和而清淡,如这寄满怀想的旋律,渐行渐弱,最后余音袅袅,只在心底深处低回萦绕
我又将黄昏这令人惊异之美称为“静穆之美”。
黄昏正是在这“变”与“不变”之间,完成了一次近乎完美的创造。
轻烟袅袅升起,旋律缓缓流淌,思绪亦随之飘荡。忽然想起了苏子《赤壁赋》中的句子:“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子说的是“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天边的晚霞,又何尝不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无论何地何人,只要心中还怀有这份对美的感悟和渴望,只要抬头,“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郁达夫说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怀有一种特别的感触。我要说,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夕阳西下晚霞消散,又何尝不是如此?若肯用功,在唐诗宋词中随手翻翻,这样的“特别感触”,还少吗?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