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在“外交官的摇篮”:参加2018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有感

编辑 :翁千喻来源 :模联  发布时间 :2018年05月19日

   

      在接触模联三年零七个月后,我终于来到了这个在所有模联人心目中都很神圣的地方——外交学院,“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六百多名来自全世界顶尖中学、大学的优秀学生齐聚一堂,共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我所在的委员会为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讨论大城市中的贫困问题和流动人口与城市管理这两个亟待解决的国际性议题。出乎意料的是,我被分配到了“中国”。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顶尖的会议,第一次需要面对各个顶尖大学中学的精英学生,第一次代表自己的祖国,我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压力,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想如何安置流动人口,如何解决贫民窟。但是,我更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责任感——我代表的是中国呀,绝对不能让自己的表现给中国丢脸!

     赶赴北京,会议开始。本次会议对我而言的最大挑战是全新的北京议事规则。虽然在开会前仔细研读了规则说明,但实际上手起来,还是感觉寸步难行——这套议事规则与通行的罗伯特议事规则相比,一是有了非常丰富的动议工具,使得代表在会场上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同时对外交策略的要求也更高;二是鼓励代表将所有的磋商与争锋通过直接的辩论体现,这意味着会上的所有发言都是即兴演讲、即兴辩论;三是给每一个国家充分的表达机会和完全平等的权利,强调大会的整体意志。提动议、辩论、修改……不断重复的过程,不乏低效的争执与尖锐的分歧,会议进程非常缓慢。我习惯了罗伯特议事规则,十分注重效率和快速的会议进程,不断地希望将会议往前推进。但是,随着会议的深入,我才渐渐领悟:开会最重要的不是要达成多少成果,而是如何通过充分的辩论、磋商,在倾听每一个代表的诉求的基础上,达成最大程度的求同存异。而这,也正好是北京议事规则的内在逻辑与价值观念:尊重每一个国家的诉求,倾听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鼓励各国通过激烈的交锋达成共识,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决定,每一项条款。

      我们的团队——F4(少了一位俄罗斯代表)!四个人五项大奖,真是地表最强bloc了!

      虽说对议事规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毕竟身边的代表都是中学生或大学生中的精英,每个人的实力都不容小觑,因此,会议上的争吵非常激烈。更严重的是,因为对议事规则和会议本身的理解不同,我和场内的许多代表产生了分歧,甚至于对会议有了消极抵触的心理。所幸的是,我的团队帮助我度过了重重难关。中国、俄罗斯、埃及和巴西,四个人分别擅长演讲、磋商、辩论与写作,便在团队里各展所长。当会议进行到僵局,对第二天的议程和讨论方式没有任何想法的时候,我们四个会一起坐在咖啡馆的露天阳台上,一起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共同为第二天做准备;当会议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时,团队里的每个人都会鼓励对方继续坚持我们认为正确的价值与逻辑,紧密配合,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之前开过的模联,团队都是靠国家利益连接起来的集团,但在这场会上的bloc(国家集团),却反而成了我的前行动力,碰到再难过、再无助的情况,我都会感觉到来自团队成员相互支持的力量,被他们的幽默、坚持、勇敢所感染,从而继续前行。最后,我们团队取得了四人五奖的惊人成绩,并且都是极有含金量的大奖,真可谓是“地表最佳bloc”了。可以说,要是没有团队的合作与支持,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获得这样好的成绩。

      当主席念到“杰出代表”的奖项时,我听到了我的名字。曾经,我被“拿奖”的压力困扰了很久,无法摆脱一些功利心理的念头。但是,经过这一次会议,我才真正领悟到了模拟联合国活动的真谛:模联不是比赛,而是一种让人“玩得开心、交到朋友、学到东西”的实践活动。在会议中,我尽自己的全力准备、参与、总结,享受模拟外交的过程、学到新知的喜悦和真挚的友谊,这已经是我最大的收获了。因此,奖项什么的,就当作是一种额外的小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