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精神修炼的教科书
编者注:此文为高一5班第二小组代表肖婧同学在读书交流会上的发言稿。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够在这里代表我们小组和大家分享读书心得。 下面是我们小组成员关于《老人与海》这本书的一些讨论成果。
老人与海的故事发生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一个小海港上。在古巴,炎热的东部地区的古巴人显出具有加勒比人粗犷、勇敢、尚武和不屈的性格,大有“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的那种民族精神。因此,那也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而在中国,老人们更向往的是一种平静安逸的生活,经常不知道在哪个湖边,又架起了一把木凳子,老爷爷便可以悠然自得地坐在凳子上静等鱼儿上钩了。作者海明威长期住在古巴,养猫、狗和鸽子。当记者问及为何长居此处时,他提及了捕鱼的乐趣和18棵芒果树,以及(最重要的):“在电话上遮一块布就可以安静写作。”
于是,1951年初,海明威在古巴这样一个有着浓郁的异域风情的国家的海岸边完成了《老人与海》,原文长达1000多页,现有部分仅是原作的结尾,经过大量删改,仅余两万六千多字。
“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段落,都要尽量写得简洁”这是海明威写作的信条之一。这就是他“冰山风格”的集中体现,“冰山”的上面八分之一经过锤炼而不朽。他近乎苛刻的删去了所有泛滥无用的形容词,被誉为“圣经般的简洁”。全文几乎只有两个人物,老渔夫圣地亚哥和一个小孩子马诺林,而又用了百分之八十的篇幅来描写老渔夫圣地亚哥孤身出海与大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硬汉形象。
说到海明威的这种写作风格,不禁让我想起作家福楼拜。他是福楼拜之后,小说最伟大的简化者。19世纪末,以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一些作家不厌其烦的给出庞大文本,以便细致、忠实的还原世界。福楼拜是一个异类:他以为叙述者隐介藏形——在被爱琳娜·马克思赞为“清澈优美”的《包法利夫人》中得以体现。
海明威和福楼拜一样,都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记得小学学过一篇课文,叫做莫泊桑拜师,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莫泊桑觉得自己读了很多书,可写出来的文章总是不生动感人,当时福楼拜给他的建议就是多多观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传神地表达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见,出色细节描写对于一部作品而言,十分重要。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正如著名作家王梓坤先生所说,读毕老人与海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存,升学,就业等各方面竞争加剧,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都有形无形地感受到身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9月17日晚9点半,杭州某小区,一名姑娘从19楼坠下,落在3楼平台上,当场死亡。坠楼姑娘今年15岁,正在读初三。
9月18日上午11时左右,湛江某中学一名男生在学校跳楼身亡。
不知从何时起,类似这样的新闻常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
人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脆弱了?如何在挑战面前昂首挺胸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修炼的重要课程。
《老人与海》正是一部引导我们如何面对各种挑战的人生教科书。圣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硬汉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遭受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社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因此,我们十分需要《老人与海》一书中圣地亚哥这样的好榜样。有了好榜样,我们就有了信念,就有了战胜挫折和压力的信心和方法。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你能走多远,往往取决于你读过什么书。用你的心灵去读《老人与海》这部书,读好这部书,你也能成长为百折不挠的强者。
众所周知,老人与海,这本书有太多的赞誉。然而,这本书的伟大却在于平凡,他只是描写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