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考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1年5月25日至29日,学校组织我校部分班主任赴成都进行考察学习。考察团由王如琨副校长带队,成员共计19人,考察团分别参观了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七中等三所中学。从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到成都外国语学校再到成都七中,一路走来通过采取听介绍、问情况、看环境、记特色、摄美景、看资料等方式对3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管理等进行了全面的学习了解。通过考察学习,大家开拓了眼界,启迪了思路,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了不少思考。下面就我个人的看法谈一点体会。
校园文化是根植于校园的一种精神积淀,它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生动。校园文化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与发展趋势,是学校对外宣传自己的一张“名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育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位于武侯区簇桥新苗东街,是武侯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窗口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主倡“团结、拼搏、求索、奉献”的精神,致力推行素质教育,让不同层次和不同特长的学生发挥潜能,
近年来, 在李镇西校长的引领下完善了“陶园”、“苏园”、“新教育园”、“文化长廊”“行知书吧”为载体的以“书香浓郁、大师精神、现代气息、人文关怀”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实验教学示范校”、“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成都市艺术教育特色校”、“成都市园林特色校”、“成都市校风示范校”等,实现了农村学校到城市学校的跨越,让农民及外来民工子女真正享受到了城市教育。
成都七中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是:——沟通、规划、实施。成都七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源头遵从从办学历史中去凝炼, 从改革现实中去挖掘,从规划未来中去设计的指导思想。
成都七中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建设兼容并蓄、传承创新的精神文化;建设科学规范、自律自强的制度文化;建设特色鲜明、以生为本的课程文化;建设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行为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活动文化;建设环境优雅、功能齐备的物质文化。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基本理念,以继承弘扬学校精神为根本,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保障,以行为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
成都七中校园环境文化的打造,侧重于通过校园建筑、校园活动场所和所有教学设施设备产生出文化氛围,使其能满足师生愉快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为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为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性的物质条件。他们认为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环境的文化品味,其重要途径是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在人文景观建设中,要着力思考的首要问题就是用什么样的主题来彰显学校精神?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学校的“精、气、神、韵”?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构思中,重点思考了三个问题:
其一是哪些名言警句最能体现学校精神?哪些生动故事最能诠释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和故事怎样组合才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情景?
其二是学校哪些人物(包括教师、学生和职工)能够成为学校精神的人格化身?彰显哪些人物和事件最能反映学校的主导价值观?
其三是学校现有设施怎样“包装”更能赋予文化的内涵?
成都七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基本做法是:根据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的不同功能,创设育人的氛围,每个区域彰显一个环境文化建设的主题。比如,教学区是“做人、成才”,运动区是“团结、奋进” ,生活区是“修身、报恩”。为烘托“做人、成才”的主题,可以在教学楼分楼层做出文化主题,把“做人”具体分解成“做模范群伦的七中人”,“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作和谐共处的世界人”,“做健康幸福的普通人”等几个小专题,然够再用典型事例和生动地情景来诠释各个主题。
在环境文化建设中七中还注意了赋予学校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以文化的内涵,做到楼有楼名,路有路名,学校景点都命名,就是花草树木都可以设计出有明显育德功能的说明。总之,要力求做到使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沾染上灵性的墨香,把整个校园描绘成一幅充满“精、气、神、韵”美丽的画卷。
总之,校园文化不仅是环境的建设和知识技能的传承,更是校园中人的行为习惯,理想信念的体现,是一种精神文化。它拓宽着教育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怀揣美好理想走人生之路。在此,我们对继承和延续这种文化充满信心,为了我们所追求的事业我们将不断努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推进,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理解将不断加深。希望我校能借鉴各先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不断探索,构建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校园文化,进而构建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