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实质是什么?
前言
去年2013年初,写了一篇培训总结,也是我尝试做关于“颠倒教室”综述,发布于学校网站《教研》栏目上。这是我写的发布于学校网站上的第二篇关于研究学生、探究教学规律的文章,前一篇为参加第八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而写的文章《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参加米易活动的启示》。
今天,学校请来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培训中心吴志宏教授做了《“翻转课堂”---基础教育改革新标杆》讲座。由于有课的原因,我没有参加本次培训。一系列活动说明,学校已经非常重视这个课题研究和实践。
在六校联盟教研活动等很多教研活动中,不少老师谈到了“翻转课堂”,我总觉得不够深入,认知不足,不利于教学,一直想着要一篇文章做个总结,以期对“翻转课堂”深入思考。是为此文缘由。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课堂组织方式,它与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探求“翻转课堂”的实质,使用合适的教学教学模式。
一、让我们来了解“翻转课堂”的来龙去脉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2006年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后来,萨尔曼·汗将这个副业逐渐变成了自己的主业,目前已经在网站上放置了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
如果说萨尔曼·汗主要还是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的话,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则进行了颠覆传统课堂的尝试。从2007年春开始,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
由此提出了“颠倒教室”(The Flipped Classroom)、或者“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的理念,五年来,这个新模式在包括北美在内的世界各地学校广受欢迎。“翻转课堂”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它改变了老师的知识传授的方法,它改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颠倒教室”的理念,启发我们要研究学生,要探究教学规律。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补课?重点中学也补课?值得深思。有人归因于师德问题。我认为毕竟少数。问题还在于我们对学生不够了解。为什么我们课业负担重?源于我们拘于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研究不足,还是我们课堂组织方式问题?
二、“翻转课堂”的实质是什么?
在班级授课制度下,讲授是最有效的最经济的方式,但是也存在其局限性,学生被动学习,难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翻转课堂”颠倒的是教学过程,传统教学先教后学,现在先学后教,强调的是学生课前的有效学习,课中有效地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提高学习的质量,“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延伸到课堂内外的教学组织方式。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强调的是学生课前的有效学习,改变了老师在课堂中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得老师在课中讲得少些,有针对性把抓住学生学习疑问,开展有深度的讨论、交流,提高学习质量。
(二)“翻转课堂”的内核
1、学习课前的有效学习,把知识传授过程前移到课前。与过去学生预习不同,“翻转课堂”要求教师提供资源,比如微课视频资源、指导学习,学案或者导学案,借助信息技术环境进行有效学习、检测学习效果。传统教学,也强调预习,更多地是学生学习文本课本、学习材料,针对性不足,指导性不强,交互性差,没有办法检测学习效果。
(1)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设计出合理、有趣的任务,并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微课和其他资源),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同时达成学习目标。
(2)借助信息技术环境,利用微课视频或者动画学习软件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掌控学习节奏,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反复学习。微课视频教学形象生动,情景逼真,同时也适合学生习惯听讲的特点;动画学习软件,如外研社英语教材课本配套光盘学习软件,图文并茂,声音逼真,交互性强,可以检测学习效果,凸显信息技术的魅力。
(3)学习效果的检测评估。在学习进程中,比如在微课视频中某一个环节设计练习,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有利于做出学习决策是否进入下一个环节学习,反复学习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并发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带入老师课堂中来。
2、课堂内教学解决疑难的问题,内化知识,把知识吸收与消化前移到课内。
(1)教师发现质疑问题。
教师在课的开始阶段,要测评手段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发现学生课前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课中有效交流。
“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是有效交流。第一,老师不讲或者少讲了,课上交流时间多了,第二学生已经有效学习,带着问题和带来思考,参与讨论更主动,发问和讨论的层次也不一样了。
(3)通过交流、测评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教学是一个生成性过程,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讨论的话题和流程,并有效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三、如何“翻转课堂”?如何扬长避短?
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或者教学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不能一味地夸大其作用,也不能忽视其不足。推广“翻转课堂”不能依靠号角,冲锋陷阵,也靠行政命令,以免流于形式。由于学生学习环境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应鼓励教师在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上有不同的选择。
翻转课堂将教学由先教后学模式变成了先学后教模式,这对目前的中国式课堂来说,可谓是“本末倒置”,老师习惯于讲授,难免难于适应,当然也有一些一线教师提出质疑。
不少老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就已经尝试了这种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前建立QQ讨论组、微信群,开展课前学习,利用信息技术预习、讨论,大多数没有涉及到本科核心内容教学。
“翻转课堂”话题很火,但是开展起来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准备合适的教学资源。比如,老师根据学科知识内容体系、学生学习情况,把讲的内容、知识点编制成微视频,老师指导学生使用教学配套光盘,编写学习指导书,编制检测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试题。编制微视频,编辑过程要求简单,但要编辑好的视频确实不易,微视频最重要的要体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更不易。学生是否自觉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老师都要考虑这些问题。所以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源非常重要,导学也非常重要。
其次,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现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环境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国家建立教学资源库云服务平台,开始实际应用,个人终端、数码终端设备为老师、学生所掌握,电子白板进入教室。学生需要学习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数码终端,随时随地开展学习。
再次,在课堂内有效地开展教学。课前,老师通过检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发现学习问题,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讨论的话题和流程,并有效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把作业完成,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加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回家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可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指导非常重要,体现了老师专业水平,也耗费教师精力和时间,需要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使得学生学习能够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老师在课中质疑、讨论,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供教学资源,各地推广制作微视频,为了教学环境,各地建立云平台、云服务,采购数码终端,为了教师教学能力,教育部以及教育部门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立足现状,“翻转课堂”与教师讲授、探究学习、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并存,依据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环境,学生学习能力,选择恰当的方式,扬长避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教育信息化环境进一步改善,网络教育以及在线学习的发展壮大,“翻转课堂”教学组织将对学校课堂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后记:热词还有“微(优)课”,8月份,卢裕满老师“微(优)课”获得全国比赛一等奖,这是教学探索的第一步。同时,我也收集了很多资料,准备分类整理、提炼,写一篇文,与大家分享。
2014年9月5日写, 9月10日教师节编辑
参考文献:
1..《未来的课堂:颠倒的教室》 2011年10月10日,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信息频道
http://www.jyb.cn/ad/news/201110/t20111010_456993.html
2、《关于“颠倒教室”》,王连诚,2013年4月27日,来源:海中网站-教师频道 → 凤栖笔谈 http://www.haizhong.edu.cn/n6159c5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