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林讲堂】特级教师王大绩:体味景语悟情语
9月25日下午,我校特邀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做客第六十期衍林讲堂。王老师通过分享诗歌鉴赏的方法——体味景语悟情语,来引领师生们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解读古典诗词与练习写作。
王老师说,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中写到:“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即形象,“情语”即感情。阅读诗歌要体味景语悟情语。散文的阅读、小说的阅读、写作也是这样的规律,“体味景语悟情语”是阅读和写作的共通原则。
他举了李清照的词句来说明古典诗词中景语和情语的关系。他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已经被许多人误解和滥用。我们常能听到诸如“这次第,怎一个苦字了得”,“这次第,怎一个累字了得”等话,殊不知,李清照在写这句话之前,是写了一系列形象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出了她年华易逝,红颜不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可见她寂寞孤独,时光难耐;还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作者是在诉说了一系列形象之后,才说出“怎一个愁字了得!”因为一个“愁”字,太单薄、太抽象,不足以表达诗人此时此地独有的情感。李清照的意思绝不是说:一个“愁”字不行,要说一万个“愁”字才行。要体味李清照此时的情感,就要细品她的“景语”。
王老师认为,解读古代诗歌首先要检索形象,然后剖析意象,最后领悟感情。要通过形象领悟感情,就需要用语文的基本思维方式——联想和想象。王老师还结合大量的诗歌阅读题来讲解如何读懂诗歌。
王老师表示,写作也是一个从景语悟情语的过程。他说,在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的语文作文题中,题目给出了来华留学生较为关注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这十二个关键词就是十二个景语,它们有的体现传统,有的显示现实特色,有的展现时尚风采,考生需要选出两三个景语来悟出一个主题。他强调,认识水平决定写作水平,而认识水平靠不断地阅读、体味、领悟来提高,阅读和写作是在体味景语悟情语中形成的。
王老师的讲座内容充实,思路明晰,他自然亲切,不失风趣,给我校高三学子的语文学习与备考带来了很大启示。
讲座现场,王老师编写的《一本书备考高考古诗词》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讲座结束后,王老师还与在场的教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