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也说《聊斋》
学兄黄乔生先生,是当代知名学者,鲁迅研究专家,长期供职于北京鲁迅博物馆,担任常务副馆长之职,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为人也忠厚朴讷,聪慧睿智,面庞白皙,身材中等,虽乏魁伟英拔之姿,然双目炯炯,天庭宽阔,谈吐儒雅,举止从容,到底不失士子学者的蕴藉与倜傥。春节前夕,其携妻将雏,从京城来琼度假,适逢我参加人大会议,虽属草民参政,人微言轻,然职责所在,未忘忧国,终日忙于听会讨论,建言献策,早出晚归,不暇他顾,因而对学兄多有怠慢,至今抱愧于心。黄兄莅琼时,携来清人蒲松龄手稿本《聊斋志异》馈赠于余,函装四册,竹纸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杭州名典印务有限公司印制,因限量发行仅为五百部,所以每部定价之高令人望而生畏。如此厚重之礼,受之实在赧颜;更想当面致谢,而黄兄全家已去乐东九所作休闲游矣。念及此事,怅怅不已,唯有他日重逢,再作缺憾之弥补焉。
今日闲暇,书斋小憩,天蓝云白,阳光明灿。随手拆开缎面函套,摩挲蒲氏手稿,见墨字清雅俊逸,红笔圈点洒脱,更兼书香悠悠,扑鼻而来,兴奋得直令人一阵晕眩,恍惚之间,仿佛柳泉居士从云间翩然而至,悄然坐于余之对面,莞尔相对,勾划点拨,作倾心之交谈然。待神清脑健之后,定睛细看该书之“出版说明”,则更觉其版本珍贵,不可多得矣。原来柳泉居士倾四十余年之光阴,撰成《聊斋志异》后,其后人将手稿藏于淄川蒲氏家祠中,咸丰年间蒲氏七世孙蒲价人携该手稿远走东北,定居盛京;光绪二十年,蒲价人之子蒲英灏于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幕府供职,依克唐阿闻讯便商请借阅该手稿,蒲英灏先予半部,俟其阅毕归还后再以另外半部相兑。孰料天不作美,依克唐阿猝然病逝于京师,半部手稿至此佚失矣。直至1950年,蒲英灏之子蒲文珊将家中所珍藏之另外半部手稿捐献于国家,并被辽宁省图书馆所庋藏,才保障此一文脉延续至今,不至因岁月之沧桑而湮没无闻。
蒲松龄手稿��《聊斋志异》,系原手稿全部八册之一、三、四、七册,共收录小说二百三十七篇,其中除《库官》、《酆都御史》、《龙无目》、《双灯》、《捉鬼射狐》等三十一篇为他人代抄外,其余二百零六篇均为蒲松龄手迹;书中眉栏上方与各篇正文后,间有蒲松龄手录之王士祯评语及佚名校语。蒲松龄手稿原为竹纸抄写,页九行,每行二十七至三十字不等,此次仿真影印,在纸质、颜色、版式、装桢等方面,均接近原著。众所周知,蒲松龄家境清贫,生前无力刊行《聊斋志异》一书,该书仅以传钞方式流传于世间,直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始有赵起杲“青柯亭本”问世,此时蒲松龄已经故去五十多年矣。虽然这是《聊斋志异》最早的一次刻印,然而其所依据的底本仍是传钞本,并非蒲松龄的手稿,在内容上与蒲松龄稿本也有了较大的差异,如稿本中《犬奸》、《牛同人》、《吴门画工》等二十五篇,“青柯亭本”均未收入。事实上,在《聊斋志异》问世三百多年间,流传于世的各种版本其所依据的底本,皆非蒲松龄稿本,传刻抄写中或有文字错讹,或有故事遗漏,或有内容篡改,或有篇目伪托,因此之故,这半部蒲松齢手稿对于补订、校正世间传本之讹误,就具有重要作用与非凡的意义了。
我之喜读《聊斋志异》亦有年矣。尝记三十年前,尚为“青青子衿”而求学于中州时,便被国文教材中所选录的《席方平》、《促织》等篇章所倾倒;及长,不仅认真阅读了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的系列研究专著,圈点了刘烈茂先生等主编的《新评聊斋志异三百篇》,还精心研读了张友鹤先生辑校的“会校、会注、会评”本《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7月第1版)、光绪同文书局石印本《详注聊斋志异图咏》(北京市中国书店1981年8月影印出版)、李伯齐先生校点本《聊斋志异》(浙江文艺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以及朱一玄先生编辑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等。含英咀华,默然心会,不仅增长学问不少,且在陶冶美善之性情、滋润人文之心田、累积富赡之语汇诸方面,受益良多。
记得,“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现代文豪郭沫若先生对《聊斋志异》的评价;“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中国小说史略》),这是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对《聊斋志异》的盛誉;“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这是清代渔洋山人王士祯对《聊斋志异》的赞辞。更记得,五年前的一个暑期,我随团到江西婺源旅行修学时,徘徊在思溪小镇的村里村外,看到绕村而过的一条溪水,色碧声柔,云影天光,垂柳倒映,潋滟妩媚,即便是心绪烦躁的游人,睹此情景,也马上会露出释怀展眉的浅笑。导游说,二十多年前,福建电视台在为电视剧《聊斋志异》选择外景地时,放弃了诸多山清水秀的地方,而毫不犹豫地进驻到了这里,可谓慧眼独具,这如梦似幻、幽邃飘渺的所在,也确实是那群浪漫的狐仙们逍遥与缠绵的好地方。也就是在这个小镇上,我向这位漂亮而妩媚的女导游学会了电视剧《聊斋志异》的主题歌,至今这首由乔羽先生作词、王立平先生作曲、彭丽媛女士首唱的歌曲,仍然是我每每在休闲场所炫耀于人的首爱:“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都到心头来。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感慨。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书至此,忽然突发奇想:春节过后若黄乔生学兄度假归来,欢聚小酌时,微醺之际,我就清唱此曲,以示对学兄千里馈书的感念,也是为了酷爱《聊斋》的缘分。就这么办!
记于2015年2月14日晚间,西人所谓情人节也,明斋。